来源:解放军报微信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
胜负之征,精神先见。
一百年来,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、接力奋斗,形成了建党精神、井冈山精神、长征精神、遵义会议精神、延安精神、西柏坡精神、红岩精神、抗美援朝精神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特区精神、抗洪精神、抗震救灾精神、抗疫精神、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,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。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贯穿于改天换地的壮阔征程,熔铸于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,跨越时空、历久弥新。
解放军报微信“熄灯号”特别推出“四史微讲堂学习六中全会精神”栏目,讲述红色经典,弘扬先辈精神。
“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”系列之三百一十
载人航天,梦想闪耀在太空(下)
■解放军报记者 谭靓青 王凌硕
通讯员 邓 孟 郑伟杰
一个温暖的“太空家园”
之前,一条“太空出差三人组”的新闻刷屏网络。看到这个新闻,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心情,一如多年前的那个傍晚一样难以平静。
2011年9月29日,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自主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“天宫一号”发射升空,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。望着远处的发射塔架,周建平一时有些失神。
这是一次需要勇气和担当的抉择。
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“三步走”战略部署中原本的计划安排,此次发射本来不在计划之列。
但随着2008年神舟七号乘组完成太空行走任务,中国载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术储备已达到更高水平。沿袭10多年前制定的方案推进,可能错过创新赶超的重大机遇。
中国航天不能再错过超越的机会。
10年之后,2021年4月29日,随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,中国已经迈入“第三步”载人航天新征程。
这一天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柳晗拿出一张特殊的合影。照片上,一个小女孩站在一面五星红旗前笑得灿烂。这个小女孩是柳晗的女儿,为她拍摄照片的是柳晗。
如今,柳晗已经参加过几十次卫星发射任务和4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,实现了他的夙愿。
早在1958年,柳晗的爷爷柳焕章、奶奶张淑娟就跟随志愿军,从朝鲜前线转战茫茫戈壁,为首枚东风导弹和首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做基础建设。
不仅是爷爷奶奶,柳晗的父亲柳林、母亲韩丽玲也一直战斗在航天发射第一线。为了太空上的中国“家园”建设,许许多多像柳晗一样的航天人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。
从1992年到2021年,29年峥嵘路,“神五”“神六”“神七”,直到“神十二”,“单人单天”“多人多天”“太空漫步”,再到建立我们温暖的“太空家园”……
有外媒评价:“短短几十年,中国已经从航天领域的‘新手’晋升到‘大师’,这简直是个奇迹。”
其实,人类任何的伟大壮举,都不能没有精神作支撑。
在圆梦太空的实践中,中国航天人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。有人比喻称,“如果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一艘飞船的话,在无数推进器中,载人航天精神无疑是动力最强劲的一个。”
奔赴星空的旅途上,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载人航天精神宛若我们心中的一颗“长明星”。这星光不会随时间流逝而磨灭。灿烂星光下,是一代代航天人夜以继日的青春。
(本文选自《解放军报》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”系列专版,略有删减;该专版通过实地踏访红色地标等方式,回溯这些伟大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、形成过程,感悟精神伟力、传承红色血脉、担当历史重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。)
(解放军报微信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)